开源大世界

kydsj.vip 【首页】

用户工具

站点工具


wiki:p2p通信技术

差别

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。

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

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前一修订版
后一修订版
前一修订版
wiki:p2p通信技术 [2024/04/20 07:22] mathwiki:p2p通信技术 [2024/04/28 10:18] (当前版本) – [相关] math
行 4: 行 4:
  
  
-根据客户端的不同,客户端之间进行P2P传输的方法也略有不同,这里介绍了现有的穿越中间件进行P2P通信的几种技术。+根据客户端的不同,客户端之间进行P2P传输的方法也略有不同,这里介绍了现有的穿越[[网络地址转换器|NAT]]进行P2P通信的几种技术。
  
 ===== 2.1 中继(Relaying) ===== ===== 2.1 中继(Relaying) =====
行 152: 行 152:
  
 UDP打洞技术依赖于一个条件:参与的NAT设备必须是Cone NAT类型或者类似的非NAT防火墙,这些设备能够维持内网IP和端口到公网IP和端口的固定映射。只要UDP端口处于活跃状态,映射就保持不变。如果像对称NAT那样,每个新的会话都分配新的公网端口,则UDP打洞就无法建立已经打通的通信链路。幸运的是,Cone NAT在今天被广泛使用,即使有一小部分对称NAT不支持这种打洞技术,UDP打洞还是一个广泛应用的解决方案。 UDP打洞技术依赖于一个条件:参与的NAT设备必须是Cone NAT类型或者类似的非NAT防火墙,这些设备能够维持内网IP和端口到公网IP和端口的固定映射。只要UDP端口处于活跃状态,映射就保持不变。如果像对称NAT那样,每个新的会话都分配新的公网端口,则UDP打洞就无法建立已经打通的通信链路。幸运的是,Cone NAT在今天被广泛使用,即使有一小部分对称NAT不支持这种打洞技术,UDP打洞还是一个广泛应用的解决方案。
 +
 +
 +===== 相关 =====
 +
 +----
 +
 +[[openvpn]]   [[frp]]
 +
wiki/p2p通信技术.1713568929.txt.gz · 最后更改: 2024/04/20 07:22 由 math

⭐24小时内访问人数:【1008】⭐